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笑容燦爛總是令人心滿意足,但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牙齒排列不整齊、咬合不正常時,有些爸爸媽媽或許會猶豫,孩子年紀還小有需要這麼早就做矯正嗎?牙齒整齊與否不僅關乎美觀,還涉及口腔健康與成長發育,如果能在對的時間點早期介入矯正,更是能讓治療效果事半功倍喔。
把握孩子的矯正黃金期
孩子的成長發育中,牙齒與顎骨結構的良好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如果齒列凌亂,除了容易讓孩子因外觀而影響自信心,還可能導致刷牙困難、蛀牙風險增加,甚至影響咀嚼功能與臉部對稱性,因此,在適當的時機介入治療是有其必要性的。一般來說,牙齒矯正的黃金時期大多落在8到12歲的混和齒列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骨骼還未定型,仍具可塑性,且牙齒也正處快速生長移動的時候,若能及時透過適當的矯正方式,可以有更有效率的調整骨骼空間、齒列與咬合方向;此外,早期發現牙齒問題,如暴牙、戽斗或牙齒擁擠凌亂等,也可減少後續治療的複雜性並引導牙齒健康生長,避免未來更大範圍的治療需求。
小朋友的矯正方式有哪些?
現代牙齒矯正技術進步,可選擇的矯正方式也相當多樣,下面就來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矯正療程讓大家做參考。
傳統矯正:
主要是將金屬矯正器固定在牙齒上,並連接金屬線來提供矯正力道。這種方式的力量較大較穩定,可應付大多數齒列狀況,且固定式牙套較不會受兒童配合度的影響;但外型較為突兀,且配戴舒適度及清潔便利性相對較差。
隱形矯正:
如兒童隱適美,利用數位技術分析資訊並計算牙齒移動路徑,透過配戴近乎透明的彈性牙套,一步步將牙齒推到理想位置,有著美觀、舒適、進食及清潔方便等優點;不過由於牙套是採自主佩戴,因此家長要時時盯著孩子,才不會讓效果大打折扣。
肌功能矯正:
常見的像是澳洲品牌MRC,主要著重在改善口腔周圍的肌肉功能,較適用於年紀小的孩子。透過配戴特殊牙套將舌頭正確定位,並訓練肌肉正確施力,幫助牙齒往正確方向移動生長;但若是齒列嚴重不齊,或是單顆牙齒挪移旋轉,建議還是要採用傳統的矯正方式效果會較好。
每種方式都有適合的狀況,並沒有最好的方法,至於該怎麼選,還是要根據孩子的需求及醫師專業判斷再做決定喔。
除了矯正時機及矯正方式之外,診所及醫師的選擇也是同等重要,趁早找到能讓孩子信任的兒童牙科醫師,不僅可以建立起信賴感,也讓醫師能夠長期掌握小寶貝的口腔狀況。基隆藝美牙醫診所環境舒適溫馨,能夠減輕孩子的看牙壓力,且診所內還有衛福部定的兒童牙科專科許茗琁醫師及廣受小朋友喜愛的陳映先醫師,不只能提供多樣且專業的醫療服務,還能快速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並以親切、耐心的態度陪伴孩子完成每一步治療,讓孩子的成長旅程更健康有自信。